元气
人体维持组织.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。元气在胚胎时已经形成,藏于肾中,与命门有密切联系。
气血
人体内的气和血。“气”的含义较广,包括人体内能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,或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,均泛称为“气”,如水谷之气.呼吸之气.脏腑之气.经络之气等。
血,主要指血液,为水谷精微所化生,由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成。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,而又相互依存,以营养脏器组织,维持生命活动。
津液
津和液的合称。指人体中的液体,均为饮食水谷的精微所化生。津随卫气而散布,有濡润肌肉.充养皮肤的作用。
液随精血而滋濡,有滑利关节.补益脑髓.灌濡孔窍等作用。亦指排出体外的废液,如汁液.尿液等。
肾阳
亦称“真阳”.“元阳”.“命门之火”。指肾脏的阳气。肾阳有温养腑脏的作用,为人体阳气的根本。肾阳与肾阴相互依存,两者结合,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.
肾阴
亦称“真阴”.“元阴”.“肾水”。指肾脏的阴精。肾阴有滋养脏腑的作用,为人体阴液的根本。《景岳全书》称:“五脏之阴气,非此不能滋。”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,两者给合,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。
舌苔
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,叫舌苔。由脱落的角化上皮.唾液.细菌.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。在正常情况下,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,以及唾液.饮食的冲洗,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,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。当患病时,进食少或只进软食,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,或唾液分泌减少,舌苔就变厚。常见的舌苔有白.黄.黑三种。祖国医学认为,舌苔是由胃气所生,从舌苔的白和黄,可辨病之寒热;从舌苔的薄和厚可辨病之重深浅;从舌苔的变化,可辨病之转化。
表证
外感病邪一般先侵袭体表的呼吸道,其出现的证候,称为“表证”。表证有表寒.表热之分:表寒常见恶寒发热.头痛身疼.鼻塞流涕.咳嗽痰白.关节酸痛.苔白口不渴.脉浮紧等;表热则见身热不恶寒.咽痛口渴.咳嗽痰黄.脉浮数等。
实证
指人体受外邪侵袭,或因痰火.阏血.虫积.食积.水湿等阻滞所引起的实性证候。与虚证相对而言。如面赤.气粗.痰壅喘.满.痞块症结.肿胀.腹痛.拒按.便秘溲赤.舌苔厚腻.脉实大有力等。
热证
主要指人体感受温邪.暑气或寒邪化热而引起的热性证候。如身热汗多.面赤烦燥.口渴喜冷饮.神昏谵语.便秘或泄泻热臭.小便短赤.舌红苔黄燥及脉洪.大.滑.数等。
虚证
指人体因精气不足而出现的正气虚弱的证候。与实证相对而言。如面色不华.精神疲惫.气短音低.自汗盗汗.头晕眼花.心悸失眠.饮食减少,舌质淡胖或瘦瘪.脉虚细无力等。 阴虚 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。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,故称阴虚,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。由于阴虚不能制火.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,两者常互相影响。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.盗汗.颧红.消瘦.舌红少苔等。
虚火
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。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.血津液等亏损的不同情况。阴虚则阳气相对的亢盛,易于导致虚火上升,故虽见火升征象,实为阴虚所引起。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痛.颧红升火.心烦少寐.脉细数等。
阳虚
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。阳气有温暖肢体.脏腑的作用,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,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。常见的有卫阳虚.脾阳虚.肾阳虚等。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.面色青白.大便溏薄.小便清长.脉沈微无力等。
气虚
一般多指中气不足或无气虚衰的病理现象。两者既又联系,又有区别。如饮食失调.劳倦伤脾,每致中气受伤,而见肢倦.乏力.神疲.食少等症.若素体虚弱;或耗伤肾精,每致元气受损,而见头晕.腰酸.气短.气促,小便频数等症。在中气不足或元气虚弱的患者,往往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活动。可出现各脏的气虚证候。
肾虚
指肾脏精气亏损的病理现象。肾亏的原因,可由禀赋不足或肾精耗损太过所致。临床表现多见精神倦怠.眩晕.耳鸣.腰酸.遗精,并可兼见咽干.潮热或肢冷.阳痿等症。由于肾精有滋养五脏的作用,故肾脏的清气亏耗,不仅表现为肾脏的病变,同时能影响其他脏器的病理变化,说明肾脏在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方面的重要性。
血虚
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。可由失血过多,或久病阴血虚耗,或脾胃功能失常,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。由于 气与血有密切关系,故血虚每易引起气虚,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,又为形成血虚的一个因素。血虚主症为面色萎黄.眩晕.心悸.失眠.脉虚细等。
脾虚
指脾气虚弱的病理现象。多因饮食失调.劳逸失度,或久病体虚所引起。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。脾虚则运化失常,并可出现 营养障碍,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,或发生失血等症。
房劳
指房事过度,耗伤精气而导致疾病的一种因素或由此而形成的疾病。
壮阳
指温壮肾阳的一种治法。适用于命门火衰,精气虚耗而见阳_.滑精.小便频数.腰膝酸冷.脉象沈微等症。常用药物如鹿茸.狗肾.仙茅.锁阳.韭菜子等。
补肾
指补益肾阴.肾阳的治疗方法。肾阴虚表现为形体消瘦.眩晕.腰酸.遗精.神疲.虚热升火等症,常用药物如龟板.熟地.鳖甲.黄柏.女贞子等。肾阳虚表现为面色青白.气短气促.头晕.阳痿.便溏.肢冷.水肿等症,常用药物如巴戟天.仙灵脾.肉桂.补骨脂.菟丝子等。
胃火
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理现象,若胃火炽盛,可沿足阳明胃经上炎,临床表现为牙龈肿痛.口臭.并可见嘈杂易饥.便秘等症。
肝气郁结
肝有疏泄作用,喜舒畅而恶抑郁。如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,均可引起肝气郁结。临床表现多见胁痛.胸闷.脘胀.嗳气.妇女月经不调等症。
心肾不交
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。多由肾阴亏损,阴精不能上承,因而心火偏亢,失于下降所致。临床表现为失眠.多梦.虚烦.遗精等症。
命门火衰
即指肾阳衰微的病理现象。肾阴和肾阳相互依存,故命火衰多由元气虚弱或肾精耗伤所致。临床上可见下元虚冷的证候,如精神萎顿.腰酸.肢冷.阳痿.滑精,小便清长或黎明泄泻.水肿等症。
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.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09/09/08 21:22:07
|